2025年调研:低空经济发展与相关企业分析报告
一、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划
低空经济的稳定发展需以政策为核心 “压舱石”,通过三大方向推动行业落地:
构建多层次政策体系:以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等国家级文件为指导,明确低空经济发展框架;
优化空域管理机制:打破空域使用壁垒,为低空测绘、飞行作业提供合规环境;
强化科技创新投入:重点支持低空测绘技术攻关,加速技术与实际场景的融合应用。
在地方实践中,多地政府通过 “开发区试点 + 产业集聚” 模式探索规模化路径。例如,浙江省绍兴市重点推进实景三维高精地图数字底座建设,为低空飞行提供精准空间数据支撑,形成可参考的地方实践样本。
二、产业规模与阶段性挑战
产业规模现状: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已突破 5000 亿元,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;
核心挑战:行业仍面临三大关键问题 —— 空域管理限制严格、技术标准不统一、安全监管体系缺位;
破局方向:需采用 “试点先行、局部突破” 模式,加速测绘地理信息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,以点带面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。
三、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
(一)技术融合趋势
低空无人机遥感网正深度融合人工智能、地理信息、大数据三大核心技术,逐步成为县域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基础设施,可实现对全域范围的动态监测高效覆盖。测绘企业通过两大方向拓展服务:
技术服务端:开展无人机执照培训、实景三维数据采集等业务;
场景应用端:向农业、应急、物流等领域延伸,挖掘多元应用价值。
(二)高端装备与模式创新
国产化替代加速:测量机器人、北斗导航系统等高端智能测绘装备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,推动低空测绘在水利数字孪生、城市精细化治理等领域的精准化服务能力升级;
新模式探索:部分头部企业已启动低空飞行综合管理平台研发,积极探索 “空天地一体化” 测绘新模式,进一步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边界。
四、标准化建设与生态协同
(一)标准体系构建
需加快两大核心标准制定:
低空装备标准:明确飞行器安全、性能等技术参数;
运营管理标准:规范空域使用、数据安全、飞行管控等流程。目前,绍兴市已率先启动《实景三维高精地图建设指南》编制,探索测绘数据与低空飞行场景的安全对接标准,为行业提供地方参考。
(二)生态协同实践
人才培养协同:高校与企业通过共建产业学院(如测绘地理信息学院与南方测绘集团合作)、联合开发特色课程,定向培养低空经济领域复合型人才,解决行业人才缺口;
区域发展协同:以广东省为例,通过建立 “数据共享 + 应急测绘联动” 机制,形成可复制的区域创新样本,推动低空经济在区域内高效落地。
五、未来发展方向
未来低空经济需聚焦三大核心方向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:
核心技术攻关:重点突破高精度导航、电池续航、自主避障等关键技术,降低低空测绘装备成本,提升技术普及性;
应用场景深化:将低空测绘进一步拓展至自然资源监测、城市应急管理、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,挖掘更多细分场景价值;
闭环模式构建:建立 “政府引导 — 企业主导 — 科研支撑 — 市场验证” 的闭环发展模式,推动低空测绘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升级,形成完整产业生态。